
了解同志驕傲月的起源
彩虹旗的意涵
而同志驕傲月又為何重要?
內容目錄
同志驕傲月 Pride Month
每年六月,人們都會高舉彩虹旗幟為全球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社群(又稱 LGBTQ+)表示支持與認同,所以六月又被稱為「同志驕傲月」。這個月不僅帶領 LGBTQ+ 社群回顧歷史,了解自身權益如何從無到有,也讓大眾有機會去尊重和欣賞那些為爭取平等權利而努力奮鬥的人們。
透過小彎生活報 帶你一同了解同志驕傲月的起源,彩虹旗的意涵,而同志驕傲月又為何重要?
同志驕傲月什麼時候開始?
起源可以追溯回 1969 年的石牆騷亂(Stonewall Riots),當時在美國紐約市發生一起對抗警察騷擾的示威活動,當地的酷兒社群經常會在位於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的石牆酒吧聚會,然而,當時同性戀在社會上遭受到了嚴重的歧視和排擠,警察更是常常騷擾石牆酒吧的客人。
在1969年6月28日深夜,警察再次突擊石牆酒吧,不過這回,酒吧的客人和附近的居民決定起身反抗,拒絕再受到平白無故的歧視和羞辱,開始數日的抗議活動,對抗警察的暴力與騷擾。而這場騷亂被視為是現代LGBTQ+權益運動的開始。
因此,往後每年六月都被設定為「同志驕傲月」來紀念這場運動,同時藉此提醒大眾,平等的權利並非輕易得來。
LGBTQIA+是指什麼?
L(Lesbian 女同志):身為生理性別女性,持續對其他女性有著身體及感情上的浪漫吸引力,即「女同性戀」;中文取其音譯諧音,又稱為「蕾絲邊」、「拉子」或「拉拉」等;不過,部分女同志可能更傾向於以「同志」(gay)或「女同志」(gay women)自稱。
G(Gay 男同志):Gay這個詞在英文裡狹義的定義是單指男同志,或稱男同性戀。但其實只要對同性有著身體及情感上吸引力者,都可稱為gay,也就是廣義上泛指所有同性戀者。
B(Bisexual 雙性戀):雙性戀指同時對與同性或異性產生持久的身體或情感上吸引力,人們一生中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或程度體驗這種吸引力,雙性戀者也不需有過特定的性經驗才能被歸類為雙性戀。
T(Transgender 跨性別):跨性別代表出生性別(生理)與自我性別(心理)認同不符的人,跨性別者可能生理上是男性,但心理上是女性(男跨女);或者剛好相反,生理上是女性,但心理上是男性(女跨男)。有些跨性別者會透過扮裝,如女扮男或男扮女,來代表或表達自己的心理性別;有些則會透過變性手術轉換性別。在英文中,經過變性手術的跨性別者會稱自己為Post-operative transsexual,或post-op。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和前面3者屬於性向(Sexual orientation)的L、G、B不同,也就是說,跨性別者可以同時是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
Q(Queer 酷兒):Queer原有古怪、怪胎等負面意思,用來辱罵非異性戀的人,但隨著同志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人使用Queer這個詞來形容對自己的性別或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感到疑惑的人,演變成這類少數群體的稱呼之一。
而LGBTQIA+這個說法於1990年代出現,除了原先五個群體外,又多了另外兩個群體:
I(Intersex 雙性人):雙性人指的是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性徵的人,有些雙性人可能有完整的女性外觀,但身體內部或賀爾蒙分泌卻有男性的特徵;雙性人的生殖器也可能不完全符合傳統定義上的男女身體特徵。也有一些雙性人的基因錯綜複雜,使得某些細胞擁有XX染色體,有些卻是XY染色體。有些雙性人出生後會由醫師或家長決定性別,但可能不符自我心理認同,因此,長大後可能決定在男女生理構造上動手術,選擇單一性別。有些雙性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雙性人特徵,有些則會在青春期、發現自己不孕時,或死後解剖時才會發現。
A(Asexual 無性戀者):無性戀指的是對任何人的性吸引力都無感,但就算不想跟別人發生性關係,無性戀者還是會想和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係,也可以算是一種柏拉圖式的戀愛(Platonic love)。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這個符號,是留給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性別認同身分所使用,例如在LGBTQIA後,再加上字母P和K,P用於代表泛性戀(Pansexual)和多邊戀(Polyamourous);K則代表虐戀(Kink)。
看完了這麼多種性傾向和性別身分的介紹,重點不在於為每一個族群立下一個絕對性的定義,使用這些名詞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大家方便談論相關議題。務必記得,寧可花時間多進行自我探索,不要給自己壓力,更別讓它成為限制您或他人的枷鎖!
或許在看完本文後,你仍不確定自己在性別光譜上,到底屬於哪一種?沒關係,生理與心理性別之間的認同,其實是流動的,不需要馬上為自己下定論,決定自己是哪種身分或喜歡什麼;就算現在做了決定,也不代表未來必須牢守此一認同;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我」,即使跳脫這些標籤與認同的規範,也未嘗不可。
同志驕傲月的代表人物?
馬莎·P·強森(Marsha P. Johnson)石牆騷亂的領導者之一,也是一位公開的跨性別鬥士。她在石牆暴動期間展現了極大的勇氣,隨後也化身為LGBTQ+權利運動的經典人物。她與石牆騷動的另一位領導人、拉丁裔跨性別社運家史翠絲(Sylvia Rivera)一同創立了STAR(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組織,為無家可歸的跨性別青少年提供生活上的援助,並持續為 LGBTQ+社群爭取權益。
為何同志驕傲月都會揮舞彩虹旗?
彩虹旗是全球性別多元與性向多元群體的象徵,代表的是希望、驕傲和多元的愛。旗幟的每種顏色都有其特殊的象徵意義:紅色代表生命,橘色代表治癒,黃色代表陽光,綠色代表自然,藍色代表和平,紫色代表精神。這些顏色組合在一起,象徵著LGBTQ+社群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及他們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共同目標。
而在 LGBTQ+ 的社群中,當然也不只存在著一種面貌的旗幟。在同志驕傲月,LGBTQ+社群與盟友會大量使用彩虹旗,透過豐富的色彩,來慶祝他們的身份、愛情和自由,展現驕傲和慶祝多元性別及性向。
同志驕傲月為何重要?
對許多 LGBTQ+ 社群成員來說,同志驕傲月是一個公開慶祝並對外界展現對自己身份認同和性傾向的時刻,同時也希望能提高大眾對LGBTQ+社群議題的了解,而非一味帶著有色眼光與刻板印象,鼓勵大家成為平權倡議的一份子。
每年全世界同志遊行有兩大目的,第一個是讓一般大眾看見同志、第二則是讓同志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自己。藉由每年的同志遊行運動,大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同志其實跟一般人一樣都在努力認真地為自己生活,無論膚色、性別、長相。他們希望藉由遊行活動,讓大眾在近距離與同志朋友們接觸以後,徹底打破既有的偏見與歧視。
同志驕傲月不僅是為了多元文化和身份認同而喝彩,同時也在慶祝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具包容力和理解。在慶祝同志驕傲月的同時,我們也要記住那些仍在爭取被認同和接納的 LGBTQ+ 社群成員。同時繼續提升公眾對LGBTQ+議題的認識,持續推動全球的平權運動。
►►延伸閱讀:小彎社會住宅—小彎生活報 XIAOWAN STORY VOL.09
►►延伸閱讀:小彎社會住宅—小彎生活報 XIAOWAN STORY—城市 城事 City Story | Chapter.12
►►延伸閱讀:台北市社會住宅 | 南港區小彎社會住宅 青創計畫社宅懶人包 入住心得與交屋流程1次大解密!
►►延伸閱讀: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社會住宅資格及申請流程?青創計畫免抽籤!社宅簡報QA及3心得分享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