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關於我們 About Us
小彎生活報是一個專屬於小彎社宅的社區媒體報。
我們以社區為起點,傳遞各類型資訊,無論是健康、運動、毛孩、親子、藝術、攝影、飲食、空間美化等,未來也會加入青創各領域人物的專訪與專題,做為凝聚社區意識,以及與居民日常資訊交流的公共平台,同時記錄著小彎社宅從零開始的生活與社區精神。
在這個紙本不復以往被看好的時代裡,我們依舊相信紙本的觸感以及閱讀踏實感,是資訊傳遞與交流非常重要的媒介。
小彎生活報每三個月推出一刊實體報,將放置在小彎社宅A/B 棟一樓提供借閱,期待您不只是閱讀,也能在閱後開始嘗試參與社區活動,感受社宅新關係,共創生活的火花。
小彎家親子團 Parent-child Community of Xiaowan
走在書店裡,架上琳瑯滿目的教養書籍,為何還是找不到最好的教養方法?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先了解孩子,再來對孩子教養」才能既讓孩子好,也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好,教養,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本期小彎生活報以親子專題為主,專訪幾位在教育工作相當專業的老師,與大家分享親子的相處之道。
小彎青創成員–紀甄老師
專業幼兒教育工作經驗20多年的幼教老師
現任:臺北市立南港幼兒園教師
經歷:私立皮亞傑托兒所、私立晨星蒙特梭利幼兒園、花蓮市國小附幼、臺北市立大同幼兒園
主編:育兒是一條勞心、勞力又看似永無止盡的道路,家長勇於面對的同時,最怕碰到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育兒觀念的不同,教養與育兒代溝問題的出現,隔代教養是好是壞?真的無法改變嗎,有沒有建議與解決之道呢?
紀甄:隔代教養僅是由祖父組協助父母照顧子女的一個形容,並無好壞之分。在雙薪家庭中也有許多父母期望能多個人手照顧幼兒,而在父母年老之際,子女忙於工作,由孫子孫女承歡膝下也是天倫樂,而許多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溝通的方式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每代人都有那一代的育兒方式,就拿台灣近幾年幼教思潮的演變來說,當原本理所當然想的體罰被釘死罪後,應該大家都聽過愛的教育。而漸漸地愛的教育也衍生出許多的教育問題,大家開始省思問題的癥結,也反映出過猶不及都不會是一件好事。
在我自己的育兒過程中也曾經與長輩發生過爭吵,由大吵到現在和和美美,其中能改變的方式是尊重、理解、感謝。尊重長輩的意見,並調整合適的放在育兒中,理解長輩愛孫的心情並允許祖孫相處時可以有的彈性,感謝要表現出來,讓長輩感受到他的付出被肯定,特別是長輩做到父母期望的育兒方式時。當尊重、理解、感謝的態度放在溝通中,漸漸的代溝是可以淡化,教養問題也能變為雙方茶餘飯後談天的內容,而慢慢的朝向育兒觀的整合。
主編:小孩的毅力對其成長和未來的成功有著重要的影響,具有良好毅力的孩子能夠持續努力,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保持動力和積極性,並且對自己的目標保持堅定的信念。但當小孩叛逆或說要放棄的時候,父母該如何引導與處理?
紀甄:幼兒的氣質向度中每一位幼兒都是獨特的,而氣質向度中有一個堅持向度,這就是反映出幼兒對事情的堅持程度。當天生堅持度原本就不高的幼兒,要他馬上立刻接受困難與挑戰,勇往直前,我想是困難的,那作為父母或是老師應該如何幫助這樣的孩子呢?首先觀察孩子能做到哪裡,接下來簡化步驟,讓幼兒以稍微努力就可達成,漸漸地增加複雜與難度,而家長與老師的支持就要是像蓋房子搭鷹架一樣,由高度支持陪伴到漸漸讓孩子獨立嘗試,這也就是教育原理中的鷹架理論。而生活中過於保護照顧妥當的孩子,更是歷練不足,遇到困難很容易喊累及罷工。所以父母們要勇敢起來,依幼兒的年紀漸漸放手。當孩子準備要放棄時,可以陪他一起或是給予支持鼓勵,並在突破困難後大大的鼓勵。
主編:許多家長會問:「明明我提供了所有的資源,為何期待孩子好好學習總是那麼難?」父母經常以獎勵來提升小孩的學習動機,但也常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困境。「學習一定要獎勵嗎?」「到底要給孩子什麼獎勵?」「是否會本末倒置,孩子只為獎勵而學習?」
紀甄:父母給予孩子豐富的資源是優勢,但不一定會比沒有豐富資源給予孩子的父母強。因為孩子的學習是需要陪伴的,當孩子視資源為壓力、懼怕逃避學習,或是沒有獲得學習的樂趣,在未來應該也不會是愛學習的孩子。獎勵是可以使用的,在教育理論中獎勵分為許多方式:社會式:口頭鼓勵、擁抱,活動式:旅遊,物質式或是代幣式:集點換購。但我要分享的是:這些的獎勵有沒有讓孩子真心覺得自己很棒,或是讓孩子覺得我做了讓父母開心的事所以我也很開心。使用獎勵時,獎勵不要大過孩子心中的感動,讓原本應該關注於自己的進步這件事,變成專注於得到的獎勵。
主編:紀甄自己同時身為一位老師與媽媽,是如何調適身份的轉換?以及對於想要有小孩,但有諸多實際考量而遲遲不敢生孩子的父母,有沒有什麼建議?
紀甄:我記得,當我的孩子跟我在同一間學校時,身邊的朋友就對我說,你的孩子在學校應該叫你老師,不可以叫你媽媽,我那時為了這件事想了很久,我要如何對僅有三歲的孩子說,我在學校不是你媽媽。後來我只對我的孩子說:我在學校是上班,是老師,要照顧其他的小朋友。你有你的老師,他會負責照顧你。我們見到面可以抱一下、揮揮手,放學了再一起回家。孩子漸漸的也習慣學校的事找自己的老師,不是找媽媽。因為與孩子說清楚了,所以孩子會很清楚什麼時候可以找媽媽,回家的路上就是母子聊天的時間,互相分享一天的生活趣事。
其實養兒育女真的會是很溫暖的一件事,其中當然會有辛苦與困難,包含如何在生活中及家人之間找到平衡,當找到了平衡點,許多事情就得心應手了。現在各國都在鼓勵生育,除了公幼比例逐年增高之外,也鼓勵及積極的擴展育兒的許多福利與活動,在國家社會的大力支持下,真的很樂見更多寶寶的誕生喔。
主編:未來社區親子活動,預計會舉辦哪些類型的內容呢?是否能先透露~
紀甄:社區親子活動舉辦一年多了,也進行了幾次的討論與調整,目前我們還是會以每月一個主題活動的方式進行,搭配原本預計的繪本分享。預計接下來會想推廣親子共讀活動,期待透過社區的支持,家長的陪伴,養成幼兒們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親子話老實說 Talk about children
本期邀請了專業音樂家「洪薇婷」與資深心理家「謝明慧」,一位是長年與學生相處,除了教音樂也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態度,是孩子們口中的瘋老師;一位是專長在兒童青少年心智發展、父母教養親職壓力等,是業界口碑的資深臨床心理師。
兩位老師平常有在Youtube經營《親子話老實說》的主題節目,談論關於家長與孩子經常會遇到的狀況與問題,藉由音樂與心理,了解小孩的想法。這次兩位老師要來談談【高敏感兒的陪伴與學習】,面對情緒敏感的孩子,身為家長可以怎麼面對呢?讓我們一起打開家長與孩子們的心門,感受心理感受彼此,讓親子關係,越來越靠近。
兩位老師也談論過其他親子相關的主題,有興趣歡迎到「洪大美女瘋音樂」的Youtube平台觀看!
在孩子逐漸成長的路上,開始發現孩子的狀態改變時,高敏感兒的父母難免會感到失落與自責,腦海中可能常常會冒出「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好?」各種壓力也伴隨而來,我們該如何處理與陪伴彼此面對呢?來聽聽兩位老師的建議吧。
1、認識「高敏感兒童」的特質?
「高敏感兒童」被用來形容感官敏感、情緒反應大,因小事哭不停等特質的孩子,「高度敏感型(HSP)」是美國精神分析專家伊蓮‧艾融(Elaine N. Aron)博士在1996年所提出的概念,她認為高敏感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之一,根據艾融博士的研究,她認為全球大概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有高敏感特質,並非少數。然而,相較於自閉症等特殊兒的早療評估在臨床上已經有嚴格的標準;高敏感特質則是心理學理論的一種,並沒有嚴謹的鑑定標準。
在艾融博士的研究中,歸納出高敏感型具有四種特徵:
- 感官容易受到過度刺激
- 情緒反應大、同理心強
- 能夠察覺細微的改變
- 擅長深度思考與處理資訊
雖然艾融博士歸納出4個特徵,但每個高敏感孩子的狀況不同,重點是孩子在強烈情緒、對環境高敏等行為之下的特質,給予孩子需要的回應和接納。
2、若發現孩子擁有這些特質,似乎是高敏感兒,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高敏感絕不是疾病,所有的特質都是一體兩面,我們通常只看到較人困擾的那一面,若願意花點時間理解,會發現高敏兒也有許多優點,能成為孩子獨特的優勢,其中包括:
- 情緒感知力強
- 細心、細膩、觀察力好
- 善解人意、善良、有同理心
- 善於察言觀色、深入思考
- 直覺性強
高敏感並不等於內向、安靜,有家長的孩子外向,喜歡與朋友相處,不僅很能夠同理他人,甚至樂於照顧年齡較小的同學與弟弟,他的心思也相當細膩,例如常常感受到爸爸媽媽內心的情緒及想法;或是分享趣聞時能記得許多細節,這就是將高敏感的優點發揮淋漓盡致的例子。
面對高敏感的孩子,家長最為難的是,已經耐心等待孩子哭泣,或不在孩子面前生氣,他們還是能感受爸媽細微無奈的語氣或壓抑不耐煩的情緒,解讀爸爸媽媽可能覺得自己很煩、很討厭。「養育高敏感孩子其實是逼著父母要成長」,家長要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讓孩子更敏感、想太多,被負面情緒淹沒。
教養過程裡,除了要顧及孩子的心理健康,爸爸媽媽也別忘了回頭檢視自己的壓力與痛苦。家長有時會聽到旁人的責備或指教,像是「孩子怎麼帶成這樣?」、「是不是太溺愛孩子才會這樣?」、「放著讓孩子哭就好啦!」等這些話,對養育高敏感的家長們而言都是傷害,總會令人忍不住想「我是不是不會當爸爸媽媽?」。
但遵循別人的方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也失去陪伴孩子走過情緒的初衷,因此適時拒絕他人,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家長也不用擔心,不會拒絕了就是不會當父母,或是壞爸爸、壞媽媽,相反的,先找到讓自己舒心的方法,父母情緒越穩定,孩子也越能穩定跟隨父母教養方式。
3、針對高敏感的小孩,兩位老師提供幾個建議守則,作為高敏感兒家長參考:
- 讓孩子對改變有心理準備和時間調適,避免強烈情緒的反應
- 因為孩子可能無法快速理解狀況,家長需要花更多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焦慮感能因此減少
- 鼓勵孩子了解他情緒的反應來由,並教導孩子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出來
- 協助孩子辨識誘發情緒的高危險環境,並能向家長尋求幫助或離開刺激緣讓自己靜下來
- 情緒會互相影響,家長盡量避免使用情緒的字眼與反應,以溫和的口吻表達讓孩子能聽進去
- 家長應給予孩子清楚且醫治的規範,減少孩子的緊張與無所適從
- 盡量使用正向的鼓勵取代負面的處罰
照顧孩子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高敏感兒的教養更是需要投入花費許多心力與時間,無論我們在他們身邊是什麼角色,你我都可以試著給予彼此支持與包容,這或許也是一種學習,讓我們能夠去愛與包容人有不一樣的樣貌,當我們看待的角度多些寬廣與多元,我們的心也會更寬闊一點!最後也提醒家長,如果有需要,建議家長也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一起度過教養的難關。
親子共讀繪本推薦 Children’s book
閱讀對孩子有著深遠的正面影響,透過繪本與陪伴孩子共讀下,讓書的美好與閱讀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
【從我到我們,我們一起學合作】
合作、互助,是孩子未來融入社會的重要素質,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讓我們透過以下幾本輕鬆的繪本故事,幫助孩子體會關心他人、團隊合作的重要。
《南瓜湯》
作者:海倫.庫柏
繪者:海倫.庫柏
故事:在貓、松鼠和鴨子合作下,小屋總是充滿南瓜湯的香味。有一天,鴨子想試試松鼠的攪湯工作,結果引發爭吵,鴨子憤而出走,貓和松鼠發現少了鴨子放鹽,湯就不好喝了。
《貝雷的新衣》
作者:艾莎.貝斯寇
繪者:艾莎.貝斯寇
故事:貝雷養了一隻小綿羊, 有一天貝雷把小羊的毛剪下來,想為自己做件新衣。在接受大家幫助的過程中,他也以自己所能去回饋對方,最後貝雷穿著新衣,誠心的和小羊道謝。
《當我們同在一起》
作者:瑟巴斯帝安 ‧ 麥什莫澤
繪者:瑟巴斯帝安 ‧ 麥什莫澤
故事:馬來貘老莫和企鵝高登是室友,個性截然不同,高登喜歡安靜、整齊,老莫喜歡熱鬧、隨心所欲。某天高登再也受不了,他們大吵一架。該怎麼解救他們的情誼呢?
《感恩之門》
作者:黛比.艾威爾
繪者:黛比.艾威爾
故事:感恩節到了, 一個移民家庭正忙著準備感恩節大餐,就在此時, 兩個陌生人走進他們的餐廳。孩子們想把不速之客嚇走,奶奶可不這麼想, 於是,艾德和安妮成了他們的座上賓。
《神奇的毛線》
作者:麥克.巴奈特
繪者:雍.卡拉森
故事:安娜發現一個裝滿彩色毛線的盒子,她不停為大家織毛衣,但不管織了多少,毛線還是用不完。有一天,王子雇人把盒子偷走, 卻發現裡面什麼也沒有!這盒毛線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作者:伊勢英子
繪者:伊勢英子
故事:大提琴教室來了一位女孩,琴聲充滿憤怒。原來女孩來自神戶,在地震中失去她心愛的小鳥。偶然的機會,大家一起參加了為地震賑災舉辦的「千人大提琴演奏會」⋯⋯
《小墨魚》
作者:李歐.李奧尼
繪者:李歐.李奧尼
故事:長得跟大家不一樣的小黑魚,喜歡在大海裡冒險,為了能和同伴在海中自在玩耍,而不被大魚吃掉, 他想出了一個大膽又特別的辦法!
《我吃拉麵的時候》
作者:長谷川義史
繪者:長谷川義史
故事:小男孩在吃拉麵時, 隔壁的貓咪在打呵欠,隔壁的隔壁有人在看電視、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有人在拉小提琴⋯⋯同一個時間裡,世界各地正在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
【陪大人小孩好好溝通的情緒繪本】
不論大人或小孩,在產生情緒的當下要好好溝通,一直都是不容易的課題,從日常累積對情緒的了解,就是未來面對情緒好的開始,讓我們來看看這幾本有關情緒的繪本吧。
《被罵了,怎麼辦?》
作者:北村裕花
繪者:北村裕花
故事: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們,以「惹大人生氣的時候, 應該怎麼辦?」為題召開了兒童會議,每個小朋友都很認真的提出建議、討論方案,以及解決問題呢!
《我不想說對不起》
作者:鄧惠文
繪者:錢茵
故事:愛麗想要爸爸帶她出去玩,卻不小心把爸爸的熱咖啡弄翻了!爸爸要愛麗說對不起,愛麗卻認為她沒錯⋯⋯媽媽如何解決父女的問題?最後愛麗會說對不起嗎?
《傑瑞的冷靜太空》
作者:簡‧尼爾森
繪者:比爾‧修爾
故事:傑瑞氣沖沖的從外面回家,砰一聲把門摔上,用力踢了桌子一腳,接著開始放聲大哭⋯⋯本書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帶出 14 個正向教養工具, 讓孩子學習情緒管理技能。
《我們吵架了》
作者:黃彥鈞
繪者:許匡匡
故事:「他撞倒我堆的積木,這次堆的積木很好看,沒辦法再做一樣的造型了。」本書以 8 個常見狀況, 讓孩子學習遇到問題時先停一下、想一想,學習衝動控制,當情緒的主人。
《頭碰頭說說話》
作者:幾米
繪者:幾米
故事:本書從雕塑、油畫到專欄作品,都會看到小朋友和動物、植物頭碰頭的畫面。在疫情蔓延的時刻,透過一張張頭碰頭的可愛畫面,表現出人們內心對於彼此互動的期待。
《爸爸我不要踢足球!》
作者:羅寶鴻
繪者:李小逸
故事:星期六要上足球課,辰辰卻從早上就開始鬧情緒,他故意打翻牛奶、不換衣服、不穿鞋子⋯⋯到了球場還不肯往前走,面對辰辰狂風暴雨般的情緒,爸爸心裡也是雷電交加。
《長頸鹿和青蛙,你有聽我說話嗎?》
作者:潔拉‧希克斯
繪者:潔拉‧希克斯
故事:長頸鹿和青蛙是好朋友,原本近在眼前的沙灘,卻因為長頸鹿聽不進去青蛙的忠告,開始了一趟漫長又驚險的旅程,最後他們到底有沒有如願享受到陽光、沙灘和海水呢?
《怎麼說對不起》
作者:大衛‧拉羅謝
繪者:麥克‧沃那卡
故事: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書中用幽默的動物狀況劇, 讓孩子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最後小讀者們會發現,道歉不但能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對方也會覺得好過一點!
親子遊好去處推薦 Have fun!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心規劃的「宇宙探險」之旅,將帶您飽覽太陽系風光、探索外星世界並親身體驗宇宙星海的壯觀浩瀚。
故事開始於25世紀,遨遊太空已經是大眾化的旅遊活動,每人每年都會來一趟太陽系之旅。然而,宇宙中仍充滿了未知的事物,因此每趟旅程都總帶給遊客無限的期待與意外的驚喜,在旅程中,來賓將搭乘由十三節列車所組成的探險隊,由太空站出發,先前往太陽,利用重力加速從內太陽系向外航行,原本計畫中的旅程是逐一遊覽各大行星,但在木星附近卻發生了意外,探險隊進入了外星人的世界,並藉著他們的科技遊歷星系、經歷超新星爆炸與黑洞強大的吸力,突破光速暢遊時空,最後終於安全回到太空站上。
在長約在200公尺的軌道四周,「宇宙探險」穿插運用影片、燈光、場景與特效,營造出外太空的壯麗景觀,將有限空間化為無限的驚奇,乘坐低速封閉的車廂穿梭其間彷彿駕駛太空船遨翔穹蒼,十分鐘的旅程將帶給您畢生難忘的宇宙探險經歷!
旅程充滿驚險並附有教育意義,您願意擔當人類先鋒,探索陌生未知的新宇宙嗎?到天文館來一趟宇宙探險之旅吧!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基河路363號
|電話:( 02 ) 2831-4551
|開放時間:09:00~17:00(週六延到20:00;週一公休)
|票價:展示場(全票40元/半票20元)
…………宇宙探險(全票70元/半票35元)
…………宇宙劇場(全票100元/半票50元)
…………立體劇場(全票100元/半票50元)
【南港新新公園】
城市綠意再進化,台北市南港區最大綠地公園「新新公園」,以「濕地」為主題設計景觀規劃,從環境關聯角度出發,融合公園景觀、滯洪防災與市民休閒鄰里活動的需求,利用地形起伏營造景觀,兼顧民眾能在自然中活動的條件,打造南港新生態水與綠的亮點。
公園佔地2.5公頃規畫了濕地花園、挺水植物區及落羽松林區,適合休閒散步、與家人小孩觀察自然生態,此外公園還規畫了兒童遊戲場,設置了兒童攀岩場、溜滑梯、溜索、平衡木等兒童遊戲設施,是個老少咸宜美麗又好玩的南港特色公園。
「新新公園」曾贏得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類「優質獎」,公園中央的濕地水池,可收納約2,600噸水量,平時將池水引導至公園四週,配合外高內低的地形將水緩緩流向公園中央水池,營造濕地氣候;颱風豪大雨來臨時,收集降雨,減少周邊市區排水負荷,降低周邊建築積淹水風險,讓南港區的公共環境脫胎換骨,完整呈現以自然濕地景觀的公共休憩空間,進而讓公園與水資源及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宜居生態城市。
|新新公園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109巷南側
|電話:(02) 2788-4255
|開放時間:全天
藝文活動與選店推薦 Arts Culture
《迪士尼動畫展》
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難忘的迪士尼故事,以展品帶領大家走進創意幕後,喚醒了許多人的美好記憶,也同步啟發下一代的創意者。
日期:2023/6/21~2023/10/11
地點:中正紀念堂1展廳
《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
1967年創辦,每年吸引全世界數千位優秀插畫家參加,被譽為「插畫界奧斯卡」,也是全球童書及繪本的風向指標,本次集結 76 位插畫家、381 件精彩畫作,將世界各地的插畫視野帶向觀眾眼前,藉由不同作品探索多樣主題。
日期:2023/6/22~2023/9/10
地點: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A9 館 9 樓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
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作品以及特別主題放映,以少年、城市、女性共 7 大主題,以當代藝術展呈形式引領觀眾走進楊導的電影世界,在首度公開展示的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中,一同尋思其畢生創作軌跡與思想藍圖,共同向這位具高度藝術成就的導演致敬。
日期:2023/7/22~2023/10/22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酷共生Co-becoming(s)》
「人類」為何物?人與其他生命的關係又是什麼?探問人在生態系中,面對生命間的種種差異,企圖在跨科際的敘事調度下,交織出數個充滿差異與活力的共生提案。
日期:2023/7/22~2023/09/17
地點:北師美術館
《2023馬祖國際藝術島》
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邁入第二屆,以「生紅過夏」題,呼應藝術醞釀發酵的過程,承繼無數個夏天的島嶼釀,重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生紅過夏的藝術豐饒佳釀。
日期:2023/9/23~2023/11/12
地點:馬祖
《3+2 Design Studio》
南港新據點! 3+2 Design Studio以南港為辦公據點,改造昆陽街老屋,以一扇扇的窗景作為與街訪鄰友互動的「窗口」,與三間飲食小點合作,吸引人們漫步巷弄,營造生活中的浪漫情懷,並同時達到與社區共融共好的願景氛圍。
地點: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398巷1弄2號1F
《PAGE IN LAB》
進駐由富邦建設經營的「富邦藝庭」一樓,因富邦藝庭的規劃,此為一年限定空間,攜手米其林餐盤「頁小館」,推出全新 21 道新菜色;大面採光、米色牆面設計,打造義式日光餐酒館,試圖將美食、藝術、綠奢精品住宅融合為一,開啟更多靈感對話與交流。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0巷23號
《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
CNFlower西恩全新據點「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近日正式開幕!落腳台北圓山花博周邊,構築一處綠意空間,從獨具特色的花草茶、生活庭園選品,到家具傢飾,甚至是課程及展覽,就是希望這個全新載體能夠提供人們新的生活靈感且持續不斷創造有趣的火花。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53號
《GŪLŪ GURU》
不同於傳統酒吧,他們帶著創新的調酒與品飲方式進駐台北大巨蛋商圈,首創的「酒調飲」,從清醒到爛醉 4 種酒精濃度為基礎,帶來 24 款調酒,喜歡的風味與輕盈濃厚度都能自己決定,簡約時髦高雅調性宛如精品咖啡廳的外觀,讓人忍不住想走進其中一探究竟!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80巷24號
《GinGin Coffee 信義店》
別於一般咖啡廳印象、跳脫既定的樣貌框架,GinGin信義店除了延續本店的黃藍主色設計,更加入大量義大利80年代設計語彙,以原版設計師單椅、風格燈飾桌款與繽紛色調為核心元素,打造一間繽紛又充滿摩登感的咖啡小餐館。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文昌街274號
《民生輝台南溫體牛肉鍋物》
到台南一定要來碗牛肉湯,但現在就算不去台南,也能在台北嚐到在地美味,以台味裝潢為主軸,從裡到外復古的深紅色調,如同新鮮牛肉才會呈現的色澤,令人食慾大開,保留了台式復古又不失摩登的味道。堅持每日新鮮直送的溫體牛肉,傳承正統的台南家鄉味。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 137 巷 28 號
小彎生活報 August 2023
主編 | Chun
小彎 FB:小彎社宅 – 向陽生活
小彎 IG:xiaowanderful
生活報的總編輯與設計者,為小彎青創成員Chun,內容撰寫專訪文稿之外,也會定期向青創夥伴徵稿,而我們(V&J)同為小彎青創的團隊成員,負責將生活報的內容整理至膽小鬼與冒險王執行曝光,讓更多人看見小彎的美好!
►►延伸閱讀:小彎社會住宅—小彎生活報 XIAOWAN STORY | VOL.03
►►延伸閱讀: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社會住宅資格及申請流程?青創計畫免抽籤!社宅簡報QA及3心得分享看這裡!
►►延伸閱讀:台北市社會住宅 | 南港區小彎社會住宅 青創計畫社宅懶人包 入住心得與交屋流程1次大解密!